Thursday, May 13, 2010

調租空間小‧預扣稅過高 產業信託掙扎求變

產業投資信託(REITs,簡稱產託),對本地投資者而言,已不再是新鮮名詞,自雅飾(AXREIT)于去年8月領先上市主板后,國內投資市場可說掀起一股“產託”熱。緊跟著推出的3項產託,也陸續以溢價表現掛牌大馬交易所。

不過,國內產託的光環,卻隨時間的流逝逐漸降溫,規劃中的新產託,也只聞樓梯響,“不見推出來”,我國的產託,難道就只能“到這裡為止”嗎?

本地4項產託在風潮最織熱時上市,如今熱潮已過,管理層得積極交出成績,才能催升投資意願。股市研究主管及分析員不約而同認為,利率揚升推高借貸成本,加上我國產託規模相對較小,以及欠缺競爭力強的稅務架構等,都是冷卻產託熱潮的禍源。此外,產託回酬及未來的揚升潛力,也是影響產託表現,以及投資氣氛的關鍵因素。  

OSK證券分析員陳建堯回應《財經天地》提問時說,比較區域如香港及新加坡產託市場,本地產託旗下產業欠缺國際性租戶,相對的資產升值幅度,以及速度,也不如區域業者般大和快。

他指出,香港及新加坡因為地理位置,以及經貿發展歷史背景,已吸引不少跨國公司入駐,產業市場在需求帶動下,不乏國際性租戶,因此靈活性調整租金的條件更大。

缺國際租戶

“反觀,國內產託仍處起步階段,產業多租賃給本土承租戶,管理層在調整租金時,會被迫顧慮更多變數,例如擔心租戶流失等,導致業者在爭取更高租金時困難重重。”

馬銀行證券(Mayban Securities)研究主管拉惹英達爾拉則認為,稅務架構是本地產託未能展翅高飛的主要障礙。他指出,不管是外資投資者得繳交的28%預扣稅(withholding tax),或本地投資者的個人所得稅,都直接影響了我國的產託投資意願。

“稅務向來是備受爭議的長期議題,如果產託回酬在扣除了各種稅務支出后已所剩無幾,投資者當然不會願意承接。”

 拉惹英達爾拉還認為,一些產業品質不錯的公司,無意將產業轉為產託掛牌籌資,“高稅務負擔”便是原因之一。

降稅促投資

“這些公司一旦將產業轉為產託,除了原有的公司稅,產託回酬也得繳稅,無形中將減低實質收益,加重稅務負擔。”他也指出,如果政府可豁免或降低相關稅務,將可解除業主及投資者顧慮,進而推動更多產託上市,以及帶動投資意願。 

此外,一名不願具名的國際證券行分析員,回應《財經天地》提問時也認同說,預扣稅是外資對本地產託猶豫不前的絆腳石。

“除非政府撤除預扣稅,否則外資對本地產託的保守投資心態將難以解除。” 

他也表示,一般基金的投資策略及額度並不小,本地產託規模不大,將不能滿足國內外基金的投資需求。

設定指標‧區隔主從業界吁改遊戲規則

雙威集團(右)及城中城產業,現階段皆無意把旗下產業轉為產託上市。美國、日本、新加坡及香港等地的產託發展蓬勃,本地產託該如何奮起趕上?又面對哪些挑戰? 

陳建堯認為,我國應設定類似債券評級的產業評級指標,以作為產業回酬指標,方便且明確的提供投資者指引。
他表示,不同產業的地點、出租率、產業級數等皆有異,但本地產託僅提供平均回酬率,未能真正反映個別產業的回酬潛力。

買賣角色互換

他認為,產業評級指標有助業者集合類別與素質一致的產業,進而讓投資者有更明確的投資指引。

“另一方面,此指標也可提升業者的產業管理,以符合各類級標準。”

另外,國人對“擁有權”的執著,也間接導致業者在擴大產託規模時,面對更多難題。

陳建堯指出:“本地許多商用大樓為企業所持有,業者在收購一些位處策略性地段的產業時,選擇不多的情況下,或得付出更高代價。”

本地產託主要奉行2種投資策略,其一是由產業業主直接將旗下或相關產業掛牌上市,如升喜產託(STAREIT)、UOA產託(UOAREIT)及超峰產託(TWRREIT)。

其次,則盛行于海外如美國,即由專業產業經理向業主收購產業,並將之上市,如雅飾(AXREIT)。

拉惹英達指出,本地產託所面對的另一隱憂,是產業業主同時兼當產託管理者的身份,或會讓投資者心存偏見,認為高估值產業的最大收益者將是業主本身,進而質疑相關產託回酬是否客觀。

他表示,無論直接掛牌旗下產業,或收購其他產業后再上市,皆各有優缺點,但本地產託中,僅雅飾自上市以來較積極進行產業收購。

之鑑後來趕上

嚴格說來,我國早在80年代已推出產業相關投資產品,國民產業信託(AHP)、 國民產業信託II(AHP2)及阿馬第一產業(AMFPT),就是在當時相繼面世的。不過,鑑于當時的機制未趨完善、估值標準、以及回酬等也備受爭議,導致這3項信託交投稀薄,表現乏善可陳。

直至證券監督委員會(SC)2005年推出新產託指南,取代原有的房地產信託基金指南(Guidelines on Property Trust Funds)后,國內產託才開始綻放光芒。

東南亞國家中,新加坡最早在2002年推出產託,我國則是第4個推出產託的東南亞國家。

城中城雙威集團 態度保留伺機進場

自證監會去年重新推介產託指南以來,迄今共有4宗產託上市馬交所主板;至于全球首宗回教產託首發股:柔佛醫藥產託(KPJ),也將在月內上市。緊接而來的,尚有大馬投資(AIGB)旗下的大馬第一產託(AmFIRST)。

競爭力不足

儘管列隊上市馬交所的產託源源不絕,但部分坐擁策略性產業的企業,對于轉移資產上市一事興趣缺缺,或至少態度保留。

城中城產業(KLCCP)總執行長拿督依薩即直言,國內產託熱潮正冷卻中,加上本地產託仍還在發展中,因此公司將裝備實力,觀察后續發展后才決定上市與否。

另外,雙威集團(Sunway Group)主席丹斯里謝富年也表示,比較區域市場,國內產託結構競爭力不足,未能為股東帶來最佳回酬。因此,該公司還在探討最佳時機,冀未來2年落實產託上市計劃。

回酬仍不足 增值待努力

陳建堯認為,本地產託回酬雖介于6%至7%間,吸引力稍嫌不足,難以和區域市場媲美。他以馬新2國的通膨率、利率為例,指出我國產託的實際回酬或不比新加坡的5%回酬來得高。

“例如,新加坡通膨率約1%、利率介于1%至2%間,實際回酬約2%;但我國無論通膨或利率皆比新國產託高,扣除后,兩地產託的差距可高達200個基點。”

他直言,要維持產託的投資吸引力,除了積極提升產託資產值,以維持回酬揚升潛力之外,管理層素質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。

不願具名分析員告訴《財經天地》,業者一般可藉租金收入或資產增值,來提高產託投資回酬;不過,本地產託的回酬潛能仍有待提升。

多元化產品

“有助提升回酬的產業收購活動還是有必要的,業者得更積極地尋求產業增值之道。”

陳建堯則直言,高專業水平,以及豐富經驗的管理層,才能更有效率的為產託引入高潛力新血,再藉提高出租率,就能推動資產值及回酬成長率。

他笑說,具備了這些歷練深厚、且身懷“真功夫”的管理層,才能助振興產託發展。

“希望本地產託可在高水準專才的領導下,積極地進行產業收購、擴大產託陣容。”

此外,陳建堯認為,我國產託業者或可朝更創新的利基市場前進,如聚集能源發電廠、電訊塔等資產的產託,以及回教產託。

提高負債水平 鼓勵加碼投資

證券監督委員會(SC)7月10日宣佈,將產託原35%的淨負債水平上限,增至50%;再者,證監會官員早前也表示,我國應減低或廢除預扣稅,以提高本地產託的區域競爭力。

分析員指出,此舉無疑可讓產託通過融資收購更多產業,進而提高資產值,為產託回酬加碼。

期待財算

目前,區域市場包括新加坡產託的最高負債率為60%、香港為45%,其他如日本、美國、澳洲及韓國則都沒有限制。

陳建堯表示,如今本地產託負債水平和區域市場的差距,已漸漸縮小,目前業界皆期待,可從即將在9月1日宣佈的財政預算案中,獲得更多產託獎掖。

拉惹英達則指出,眼前產託市場的關鍵,在于當局會否守承諾,也就是廢除預扣稅。

“顯然,證監會已了解到,降低業者及投資者的參與門檻,才能推動產託發展。”

他也看好,政府會在07年預算案中,給予產託市場更多獎掖和輔助。

政府曾在2006年財政預算案中,讓本地產託享有法律、估值及咨詢費減免的獎掖,鼓勵更多產託上市,以及釋放產業價值;但分析界當時曾認為,政府公佈的減免幅度,並沒預計中高。

收購再裝潢 產業變身身價回升

香港產業發展迅速,但產託市場卻在2004年才真正起飛.拉惹英達及陳建堯皆認為,以低價購入被市場低估的產業,不失為業者擴大資產值的妙計之一。

陳建堯透露,目前有不少大型機構,收購了被低估的產業再重新裝潢后,身價一夕間提升不少。他認為,這股“產業變身”趨勢,會帶來正面影響,增長產業價值,以及產託競爭力。

帶動回酬率

拉惹英達以新加坡產託為例,指當地產業經理多物色被市場低估的產業,經過重修及升級,再納入產託。

“升級后,這些產業估值往往觸底回彈,一旦上市,將直接使產託業主受惠。”

另一方面,拉惹英達表示,位于策略性位置、高出租率的產業,評價雖高,但出租率已沒有上揚空間;反之,較低出租率的產業一旦管理得當,出租率逐漸上揚將帶動回酬率,換言之,這類產業的回酬揚幅,會被豪其他產業來得高。

詢及上述何種投資策略較佔優勢時,他表示,高出租率產業雖揚升空間不高,但還是有長期回酬較穩定的優勢。

“低出租率資產成長空間雖高,但能否錄得最高收益,仍得取決于管理層,潛在風險也就較高。”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